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乡村振兴中关于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讲话精神,探寻常州古建筑保护及发展情况,深入了解古建筑所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工学院“古建守护者”社会实践团队在建工学院团委书记周丽娟和辅导员杨军华带领下,前往常州各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与调研活动。
7月初,为确保暑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实践队在现代建筑技术馆302室举办了建工学院“古建守护者”社会实践动员会。建工学院范优铭老师为学生作了题为《常州古建概况》专题培训,讲解了古建筑常见分类、常州古建筑分布、历史特色、现存状况等,让实践团队成员对常州古建筑概况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实践团队负责人周丽娟老师介绍了实践行程安排,并布置了实践任务,强调了实践过程中人身及财产等安全问题。此次培训会的顺利举行揭开了建工学院“古建守护者”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
短短一周时间里,实践团队不仅探访了常州经典古建筑,而且走进了名人故居、各色古镇,力求全面调查常州的古建筑情况。从拥有三区八景的“常州第一园林”红梅公园到培养出百余名科举进士及一大批名士大家的“江南名士第一巷”的青果巷;从“常州历史见证者”黄仲则、恽代英、吕思勉等名人的故居再到具有“三城三河”建筑形制的中国地面保存最完整的春秋淹城遗址;最后到奔牛、孟河、雪堰、杨桥、焦溪常州五大千年古镇,实践队队员们先后探访十余处古建,通过参观古建的设计、布局和结构,了解古建筑使用的独特建筑材料,真实感受江南古建筑鲜明的建筑特色和传递的独特魅力:白墙黛瓦、烟柳画桥;因水而居、依水而聪;钟灵毓秀,独天地厚;人文荟萃,铸就江南建筑之美。在访查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通过讲解员及专业人员的介绍,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对古建筑保护有了新的认识。既深入了解了建筑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也加深了对自身专业的认识,树立了学好专业的自信心,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及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古街古巷,古河、古桥、古宅、竹木井,拱桥、青石路、黄石半墙……常州古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元素。实践团队通过探访古建筑,进一步了解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这是曾在这些古建筑生活过的“常州人”,赋予这座城市的精神与灵魂。实践团通过探访常州最具地标性的古建筑之一文笔塔读到了常州的风雅,红梅阁内敛含蓄、精致小巧,体现了常州这座城市谦逊内敛的性格。探访青果巷、名人故居让大家了解到常州科第兴盛,文人士子辈出,有名望的文学名流灿若繁星。对五大古镇的考察了解到大部分古镇因水而居、依水而建,曾一度商贸繁华,让大家见识了常州古人聪慧和灵动的特点。古建筑以它独特的艺术语言述说着名仕的故事,成为历史和文脉传承的独特艺术载体。
实践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以问卷调查、与当地居民交流、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古建筑保护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此外,实践队队员在各个景点向游客们发放了古建保护倡议书,宣传了国家古建筑保护、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相关政策。他们倡导公众增强古建筑保护意识,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通过本次暑期实践,队员们受益匪浅,既增长了查阅资料能力,也提升了实地考察能力。同时领略了常州古建之美,进一步认识到学好专业的现实意义。不仅详细了解了常州古建筑的历史与特色,还深刻认识到这些古建筑所蕴含的丰富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蕴,以及古建筑对于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和文旅发展的重要价值。古建是古代文明的结晶,是先祖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见证。建工学院“古建守护者”社会实践团队将持续关注古建筑保护的进展,结合专业知识,用自己的青春力量推动古建筑保护事业的发展。(建工学院 周丽娟/文 谭晶/摄 张爱芳/审)
?